青岛科元三维 | 青岛3D打印

Solution

新闻资讯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新飞船搭载“3D打印机” 我国成功完成首次太空“3D打印

编辑:青岛3D打印 更新时间:2020-05-08 浏览次数:1146

在人类探索太空过程中,设备和材料的“补给线问题”,一直阻碍着人们飞向更远空间。随着太空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,实现航天器零部件的“自给自足”正在成为可能。


2014年,世界上首台太空3D打印机抵达国际空间站,揭开人类“太空制造”的序幕。为进一步提升制造精度、扩大可用于太空制造的材料谱系,由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团队研制的“在轨精细成型实验装置”,将创新采用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对金属/陶瓷复合材料进行微米级精度的在轨制造。


2020年5月5日,在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上,搭载着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,船上还搭载了一台“3D打印机”。这是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实验,也是国际上第一次在太空中开展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实验。


据中科院专家介绍,太空失重环境是立体光刻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,普通的打印浆料在失重条件下无法保持稳定形态,会发生爬壁导致液面起伏影响打印。


而此次在试验船上搭载了一台我国自主研制的“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”,科研人员将这台“3D打印机”安装在了试验船返回舱之中,飞行期间该系统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,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。





      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负责人 祁俊峰:这是打印机本体,下面是供配电和控制区,我们开了个窗口,舱内的图像能实时(传)回来。这次打印的对象有两个,一个是蜂窝结构(代表航天器轻量化结构),另外一个是CASC标志。



据了解,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前国内外航天器结构的主要材料,密度低、强度高,开展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技术研究,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、发展空间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,具有重要意义。



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负责人 祁俊峰: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支持空间站的在轨长期有人照料的运行和维护。第二个目标是支持我们空间站在轨扩建。


最终,科研团队通过中外失重飞机,先后进行数百次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,对浆料在失重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及内在机理进行分析,利用化学及物理方法对浆料进行优化使其从液态变为软物质形态,软物质特有的屈服应力在失重条件下抵抗形变,抑制爬壁,且在较高剪切力作用下其又可以恢复良好的流动性,保证打印顺利进行。



消息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
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




热点新闻

热点新闻

青岛科元三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
- 全 - 国 - 咨 - 询 - 热 - 线 -
13206432890
联系我们
地址:青岛市城阳高新区同顺路招商网谷15号楼青岛3d打印中心

邮箱: wangli@keyscien.com

电话:13206432890


Copyright © 2019 - 2020 青岛科元三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青岛科元三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:鲁ICP备20009934号-1